是什么让“妈妈的奶”从温暖变成禁忌
微信ID:ibookreview
『与268000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
三天前,也就是4月14日,著名的儿童图画书出版机构蒲蒲兰绘本馆遇到了一件尴尬的事儿——绘本馆的员工大概更乐意把这件事情定义为乌龙——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观察》官方微博称,洛阳一家幼儿园给家长分发了30册幼儿读物,家长觉得里面的文字“大人读起来都会脸红”,认为“孩子只有三四岁,这样的读物对孩子心理有影响”。
绘本的名字叫做《我为什么讨厌吃奶》,蒲蒲兰绘本馆2008年出版。微博里所指责的文字,包括“不摸着妈妈的奶,我就睡不着觉”,“妈妈洗澡慢腾腾的,一定是因为洗奶太费事”,“爸爸的奶长着毛,我就更不喜欢了”等等。当天,虽然有网友因此质疑这本书为“毒物”,但《百姓观察》发出的这条微博其实并没有被太多人关注,不过很快,《大河报》、《羊城晚报》、《华商报》、澎湃新闻等各方媒体,都发现了这一“争议事件”,大大小小的报道,不同专家的言说,很快,把“妈妈的奶”推到了焦点位置。《大河报》报道说:此事引起了洛阳市教育局的重视。有知情人士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洛阳市教育局的内部文件,文件名为《关于在全市各个幼儿园开展幼儿读物及家长读物逐一排查的紧急通知》,文件落款日期为4月15日。《通知》中说,“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市一幼儿园给家长发放不雅幼儿读物,给幼儿身心健康带来伤害,给我市学前教育形象带来不良影响。为及时纠正此类低俗行为,最大限度降低此事负面影响,经市教育局党组研究决定,在全市进行各幼儿园幼儿读物及家长读物逐一排查工作,特别是对非法和盗版读物重点排查。”《通知》要求所有幼儿园在4月20日将排查结果上报教育局。
至此,“妈妈的奶”从一条吐槽微博演变成了一个公共事件。有媒体说,有那么多正能量的幼儿读物,干嘛要选这样的;有家长出主意,把“妈妈的奶”改成“妈妈的乳房”就好多了。
但是,你听过一个三岁的孩子说“妈妈的乳房”这样的话语吗?!对孩子来说,“妈妈的奶”,就是温暖,就是安全啊!《我为什么讨厌吃奶》在豆瓣网被打了8.8的高分,不正是因为它恰好把握住了孩子的心?
几年以前,日本绘本大师宫西达也先生曾经在蒲蒲兰绘本馆为小朋友们进行过一场小规模的演讲,画家不会说中文,但“妈妈的奶”这四个字还是说得出来的,他用拳头比着胸口大声用汉语说出这四个字,下面的孩子们顿时嘻嘻哈哈笑成一团。没有尴尬,没有禁忌,只有宫西达也深情的回忆,“妈妈的奶,是我小时候最爱最爱的东西。”
▲宫西达也的《妈妈的奶》
关于“妈妈的奶”,宫西达也先生也有一本同名图画书——本来那本书该叫《妈妈的奶头》,译者和出版方大概怕家长们不好接受吧,只留下“奶”,给砍掉了“头”。可现在看起来,人心中的藩篱,不是小小的妥协就可以解决的。大概在很多家长心中,“奶”之类与性有关的词语,仍然是不雅的,是不能在孩子面前言说的禁忌吧——事实上,一部分家长有如此的反响并非不可理解,读或者不读一本书,任何家长也可以有选择的自由,更严重的问题,或许是事件的整个发酵链条当中,一部分公共媒体跟风式的指责,和当地教育系统利用公权力进行的粗暴干涉。
如何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如何发展幼儿关于性主题的阅读,在现代社会,早就不是新鲜事了。几年前,绘本《小威向前冲》引进中国,这本描述小精子们如何赛跑以赢得生命延续权力的绘本,轻松俘获了众多家长和孩子的心,之后《乳房的故事》、《小鸡鸡的故事》、《萨琪到底有没有小鸡鸡》等不同风格的绘本层出不穷,为孩子们解决性的困惑,提供了诸多不同的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公权力的介入方式,让人感到的大概已经不是粗暴,而是可笑了。
关于“妈妈的奶”这一事件,《洛阳晚报》已经以“本报观察员”的身份为绘本洗白,事件本身其实可以告一段落了。但事件之后,人们需要的反思大概还有很多。别忘了,引起争议的那本《我为什么讨厌吃奶》,其实根本不是什么性教育的书,它描绘的,是一个二胎家庭中孩子的心理感受。在这样一个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我们的读者,媒体,公权机构,为什么就不能在发言和下达文件之前,先耐心地,好好地,读完一本书呢?
胡萍(儿童性教育专家):内心是牛粪,看到的都是牛粪
真是无聊。又没有性色彩在里面,这有什么“黄”的,尺度大的?这是从孩子的角度去看父母的身体,其中并没有爸爸摸妈妈的的乳房的场面。中国人真是……他们自己内心是牛粪,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牛粪”。
这和性教育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成人的身体,去观察世界,这没有什么问题。
朱自强(儿童文学研究学者):要用“无邪”的眼光来看待
这个问题,是大人过于紧张,尤其像洛阳这些家长。这显示出儿童阅读及其评价方面不同的尺度,也就是说,同一本绘本,在孩子眼里和大人眼里是不一样的,但这些家长用成人的观念来影响、替代孩子的眼光。
其实,像《我为什么讨厌吃奶》这样的绘本,我觉得,大人还是要用“无邪”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常说孩子天真无邪,在年幼的孩子那里,的确体现出这一特点,没有大人关于性方面的观念——大人觉得这些绘本“尺度大”,那是他们不洁的观念包括性意识在起作用。小孩子不会这样,他们是对成人身体的好奇和观察。
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比如我翻译过一本日本图画书,叫《妈妈的奶》,其实应该是“妈妈的奶头”,但有的人觉得这样不合适,给孩子讲的时候会脸红,不好意思说出口。这又是我说的“不洁的观念”在作怪!对孩子来说,妈妈的奶头、妈妈的乳房,是一件很美好、很纯洁的事情。
郭初阳(独立教师,曾编写民国性教育读本):以绘本认知身体很恰当
像《我为什么讨厌吃奶》,包括《小鸡鸡的故事》、《乳房的故事》这样的绘本,以绘本的形式来认知人的身体,是一件非常恰当的事情。而且,就像罗素所说的,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是一样的,我们没有必要来强化那种不必要的羞耻感。
妈妈的奶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小鸡鸡也是一部分,这没有什么好羞耻的。我记得张学友在女儿小的时候和她裸体洗澡,如果爸爸不给她,那到哪里去看呢?要自然地去除孩子对成人身体的不恰当的好奇心,让他们知道某个部位是人的身体很自然的一部分,按照他们能理解的方式,给出正确的回答——一定要正确的回答,而不是负面的。比如,我们做过一个“妈妈我从哪里来”的调查采访,大部分都说是垃圾堆里捡来的——这是非常不正确而且不智慧的回答。
胡萍(儿童性教育专家):家长没能力引领孩子
讲儿童性教育,首先要谈成人对性的理解,他们对性的审美是什么。《我为什么讨厌吃奶》引起这样的争议,说明他们内心对性的审美处在很低级的状态,根本没有资格去谈论这些话题,更没有资格去谈论孩子对身体的看法。
朱自强(儿童文学研究学者):要对成人进行儿童文学启蒙
这个社会相当多的成年人对儿童文学是相当陌生的,他们完全不具备鉴赏儿童文学的能力,自以为是,拿着成人的经验去教育孩子,反而产生种种阻碍。这时候,教育还不如不教育。所以,首先要对成人社会进行儿童文学的启蒙。
教育孩子前,首先要教育自己。在儿童阅读的过程中,成人,尤其是父母是一个“中介”,为孩子买书、为孩子介绍。如果成人没有接受这一方面的启蒙,反而会成为孩子接触优质儿童文学作品的一个障碍——有的,是阻止好书到孩子手中,有的,是好书在他们的解释中“变味”了。
郭初阳(独立教师,曾编写民国性教育读本):应把性教育课程化
小孩子对身体的好奇心与生俱来,如果你避而不谈、让他们在黑暗中摸索,还不如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个好的引导。如果没有好的教育展开,就会有坏的教育来填补,那会导致孩子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挫折。
现在中国儿童性教育非常紧迫,它应当是一门课程,但是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到大学,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一所学校有像模像样的性教育课程的,我们也找不到一个性教育大纲。早几年,北京有过推出性教育大纲的说法,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似乎还没有看到。
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精彩内容
女权主义 | 年度好书 | 二月好书 | 曾彦修 | 民国吐糟 | 怪书 | 弟子规 | 特朗斯特罗姆 | 拉斯普京 | 顾城的帽子 | 余秀华 | 李银河 | 狼图腾 | 野生摄影 | 二十四节气 | 村上春树 | 伍迪·艾伦
新京报书评周刊
ibookreview
投稿&合作邮箱:ibookreview@163.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评君的小铺
刘瑜设计笔记本(附刘瑜推荐给女儿的书单)或康赫小说《人类学》毛边本(仅5本),数量有限,欲购从速哦~